首先,吃鱼要有原则,常吃、适量、饮食多样化。
每周最好吃1-2次鱼,每周不要超过300克,还要吃其他禽畜肉、蛋奶和大豆坚果,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。
第二,不要选择巨型鱼,鱼龄太大的鱼。
因为鱼类食物链顶端或者鱼龄越大的鱼,鱼肉中的甲基汞含量越高。
有条件可选择鲭鱼、鲑鱼、沙丁鱼、比目鱼、凤尾鱼、牡蛎、虾、螃蟹、扇贝、金枪鱼等,这些鱼不仅汞聚集相对较低,EPA、DHA的含量也较高。

如果每周1-2次吃EPA、DHA含量很低的鱼类(如鳕鱼)来取代吃猪肉和牛羊肉,一样会对心脏有益。因为在摄取优质蛋白的同时没有摄入过多饱和脂肪。
注意烹饪方法是在没有采用油煎、油炸、红烧、奶油酱汁、浓油赤酱等情况下。
第三,不要痴迷于吃活鱼、野生鱼或生吃鱼更营养的说法。
捕捞、运输、加工和储存中标准化的冷冻、罐装的深海鱼中的EPA、DHA不会减少,在控制了钠含量和烹调用油加工储存的情况下,吃这种状态的鱼是有益心脏健康的。
但生吃鱼无法避免自带的、被污染的致病菌和有害物质的污染,无法保证安全享用海产品,所以吃生鱼片、寿司要谨慎。
原创文章,作者:科普宝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kepubao.cn/90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