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们外耳道软骨部的皮肤内附有耵聍腺,其分泌物称为耵聍,俗称“耳屎”。
我国大部分人是感性耵聍,呈片状,另有部分人的耵聍粘稠,为油性耵聍,俗称“油耳”或者“糖耳”,不易脱出。
从生理功能来讲,耵聍可黏附外物,对外耳道皮肤和鼓膜有保护作用。

耳屎要不要掏?
一般情况下,耵聍可随头位改变或运动,下颌关节的活动如咀嚼、吞咽等动作可将耵聍自行排出。
所以,正常情况下,若没有不舒服的感觉,大可不必掏耳朵。
但若因种种原因,耵聍逐渐凝聚成团,阻塞外耳道,就成了耵聍栓塞,这个时候患者通常会有局部瘙痒感、耳闷耳胀不适,可同时有听力下降,甚至头晕。
外耳进水后可有胀痛,如果不慎感染,甚至会伴随剧痛。此时解决办法无他,唯有取出之,但切忌自己盲目瞎掏硬掏,损伤外耳道和鼓膜就得不偿失了。
应该就诊耳鼻喉科在耳镜下轻柔取出,必要时可使用外耳道冲洗液软化耵聍或者油剂润滑后,使用耵聍钩轻柔取出。
总结一句话,耵聍本是宝,没事儿别乱掏~
原创文章,作者:科普宝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kepubao.cn/88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