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水退后的3至5天是灾后防病关键期,防范的主要措施就是三个字:讲卫生。
在饮水方面,不喝生水,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桶装水、瓶装水,家中用来盛水的缸和盆等容器要日常清洗。
在饮食方面,不能吃被水淹过或因其他原因被污染的食物,要将生熟食品分开,食物要煮熟煮透,食品和餐饮具以加热消毒为主。吃东西前,一定要清洗双手,不能用脏手接触眼鼻。
洪水退后,应及时清洗被水浸湿或受潮的衣物、被褥等,最好拿去太阳下暴晒,同时做好生活环境的清洁与消毒。
另外,针对呼吸道疾病,要做好相关疫苗接种,早期隔离治疗病人,加强室内通风,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挡口鼻,注意手部卫生。
与洪涝有关最常见的风险是饮用水设施和死水的污染。死水可能是蚊子的繁殖地。会带来化学危害并造成伤害。如果发生洪涝,了解所在社区的疏散路线和警告信号,并确定容易发生洪涝或山体滑坡的区域,要将所有的饮用水和准备食物的水氯化或煮沸,应丢弃与洪水接触的所有物品,请勿使用洪水、洗碗、洗漱和准备食物。
如果接触过洪水,一定要用肥皂和水洗手。如果房屋与洪水接触,扔掉无法用漂白剂洗涤和清洁的物品,可以用肥皂和水以及漂白剂清洁所有墙壁、地板和其他表面。如果房屋位于积水或死水的地方,需使用驱蚊剂涂在衣服或皮肤上,睡觉时穿长衣长裤使用蚊帐。为预防皮肤擦烂,应保持皮肤干燥,下水劳动时,每隔1~2个小时休息一次,擦干脚,在阳光下互晒片刻。

洪灾可能带来4种传染病
首先是肠道传染病,例如霍乱、细菌性痢疾、伤寒等。洪灾过后,灾民生活环境被污染,病人如果进食了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会发病。其传染源一般是病人的排泄物,苍蝇是常见的传播媒介。
第二种是自然疫源性传染病。受洪灾影响,大量鼠类和动物迁徙到高地,形成新的疫源地,易导致疾病传播。
第三种是呼吸道传染病。洪灾地区灾民集中居住,人口密度高,呼吸道传染病易增加。
最后是皮肤病。洪涝灾害时,由于身体一些部位长期浸泡在水中,加上生活环境温暖潮湿,各种皮肤癣病多发,比如手足浸渍。此外,洪水泛滥促进了蚊虫滋生,易诱发丘疹性荨麻疹。
原创文章,作者:科普宝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kepubao.cn/393.html